从今年金鸡影展放映后一直好评如潮的《三大队》终于上映了,上映首日豆瓣开分7.8,并在一天之后涨至7.9,在近一段时间的国产院线新片中,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
而《三大队》并不是一部标准的类型片,刑侦、犯罪这些元素它都有,但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多观众的认可,主要还是来自电影传递出的情感力量。好的电影终归是要回归到“情”字上的。
可能很多人在很早就看到过这部电影的原版纪实文学,2018年,“网易人间工作室”作者深蓝发表的《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文章讲述了刑侦大队队长程兵带领的三大队在办理一起恶性案件的过程中导致嫌犯之一意外死亡,被判入狱。出狱后,他依然坚持以普通人身份追踪在逃嫌犯的故事。
这则真实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成为当年网易文学年度点击冠军,被“万人血书求拍电影”。这篇纪实文学之所以动人,很大程度上在于在这个利己主义至上的时代,竟然真的会有像程兵这样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信仰,实现自己的诺言与作为一名警察的责任。
若干年后,这个故事终于被搬上了大银幕,看得出来,当下太缺少这样的好故事了,毕竟优质的故事才是好作品的根基。
不过这也为改编提供了一些难度,毕竟观众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结果了,甚至连过程纪实文学中都写得比较详细,如何还能做出新意来,让观众全程都能跟着剧情走,不会觉得拖沓或无聊呢?
这就还是得在人物塑造上下功夫,最后从成片也看得出,编剧张冀确实刻画了诸多鲜活的人物,而这正是写过无数经典作品的他最擅长的。
没错,是“诸多”,《三大队》令人惊喜的地方就在于,它把一个完全可以全部刻画程兵“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写成了一部群像戏,而这些群像的描述又与程兵的变化、选择息息相关,甚至解释了程兵追凶执念的来源,这就使得这个本就充满力量感的故事更加丰富了。
一个人的执念不可能是毫无来由的,我们在大银幕上看过太多平面化、性格单薄的“大英雄”了,我们更想看到的是有血有肉的“人”。
好在《三大队》做到了,程兵、徐一舟、蔡彬、马振坤、廖健这些三大队队员们,甚至包括一些戏份不多,惊鸿一瞥的配角们,个个出彩。
这也是我们想向大家推荐《三大队》的原因,它没有门槛,适合全年龄看,而且不同年龄段的人从电影中接收到的内核是不同的。
接下来我们就展开说说。
我们首先来看看《三大队》是如何塑造角色的。
想要写出活生生的人,重要的一点是,把人物的多面性展现出来,一个人不可能都是好的一面,也不可能都是不好的一面,身上必定有着极为复杂的属性。
程兵这个人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他的身上就有着强烈的复杂性,从公理正义的角度来说,他当然是一个好人,但如果从家人、朋友的角度来说,可能又不太好下定论,他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但可以肯定的是,程兵是一个活在执念中的人,抓住王二勇这件事已经超越了“抓住一个犯人”这件事本身,程兵要做的是给自己的生命找到意义,为自己逝去的十二年时光找到一个说法。
所以在电影中追凶、推理这些元素只占了极少一部分,它们的出现为了快速引入故事背景,保证了电影的观赏性,但并未喧宾夺主,这在类型元素必须拉到极致才能卖得好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一股清流。
对于程兵的刻画,主要是从程兵个人,以及其他人眼中的程兵两个视角出发,这也使得观众看到的程兵更加立体。
而其他人眼中的程兵这一视角,除了几位队员之外,还有他的妻子和女儿,这两个人是程兵最亲近的人,他们展现出的对程兵不同的态度,也令人玩味。
程兵是非常典型的外冷内热,表面看上去他对家人疏于关心,回到家里像走过场一样,但其实内心深处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的手机上贴着女儿的照片,当在审讯室里王大勇对女儿的照片产生充满邪恶感的一笑时,他的怒火被彻底点燃,才会酿成后面的悲剧。这样的爱意他的女儿是能感受得到的,虽然程兵妻子比较现实地选择离开了他,但女儿始终对他抱有幻想。
从心底来说,女儿对于程兵的情感是矛盾的,一方面她希望能有个完整的家,但父亲让她的希望破灭,所以程兵从狱中回到家看到手机上的大头贴已经被刮花了,说明女儿曾经恨过他;但同时女儿又崇拜着程兵,在程兵即使追凶到两鬓斑白,女儿仍然愿意去车站送他,加他的微信就能体现出来,女儿期盼着父亲有一天能回归家庭,但更希望父亲能破除掉执念。而这一切,还得靠程兵自己。
对于程兵这样骄傲的人来说,入狱这件事情是他人生中最大的屈辱,他在狱中为狱友阿哲撑腰,一方面来自于自身作为警察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重新找到自身的价值。
所以当他出狱之后,他下定决心找王二勇是顺理成章的,他的骄傲感让他势必要从哪跌倒从哪爬起来,这样的心思在他做出这个选择前面的篇幅中,已经有了详尽的铺垫。
而这些都是原来纪实文学中没有的内容,深蓝只是搭好了故事的“面子”,“里子”怎么搭,大有发挥的空间。
其他几位队员的故事设置也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在真实的事件中,追凶的一直只有程兵一人,其他几位队员的故事是编剧后加入的。
电影中最打动我个人的一点,就是这几个人相继的放弃和离开。有影评解读说,这几位队员在某种程度上都象征了生活中的一样情感,如果选择他们的路,那就会是程兵的一条if线,而一个人的离开,就象征着程兵放下了一种情感。
但抛开这种观点,从程兵的视角出发,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路上,一开始与你志同道合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选择放弃和离开了,虽然一定有着点滴累积的过程,但作为当事人可能根本想不到,当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他们已经站在你的面前说要走,或者直接就走了。
像程兵这样一个完全目标导向的人,固然会为了身边人的来来去去而产生情感波动,但这一切都不是最重要的。这是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最可悲的地方,大多数理想主义者都是没有朋友的,也是孤独的。这个时代当然不需要理想主义者,理想与现实的对立也是这部电影重要的主题之一,所以几个队员离开的过程很有必要拍摄,但又无需冗长地交代缘由,因为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理想主义者的悲歌。
电影结尾处刘欢唱的《人间道》很动人,唐恬的词也写得好,大家听了起鸡皮疙瘩,为什么?因为这篇歌词里的每一句,现在已经几乎没有人会去做了。可以说《三大队》的燃和热血,都是这部高级悲剧的点缀。
当然,这样一个好的故事,有好的演员加盟是锦上添花。
张译最近作品很多,但这部他的表演是最贴合他当下,也最适合他的。程兵这个人物,如果早些年演,演不出他的沉淀,晚些年演,又演不出他的冲劲,现在就是刚刚好。
我最喜欢的就是电影结尾处的镜头,饱经沧桑的程兵站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镜头渐渐拉远,他重新回到人间烟火中,这与电影开篇镜头从雨中缓缓推进他形成了前后的呼应。镜头推进他,是因为他是众人中最独特执着的那一个,镜头拉远他,我们发现原来这位“英雄”终归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张译那一刻脸上的释然、心酸、骄傲、苦涩,全都交织在了一起,堪称年度电影画面。
其他几位演员的选择,也都是很用心的,没有一位是当下大热的流量,都是多年兢兢业业踏实演戏的实力派演员,我们总是在呼唤给好演员机会,《三大队》平等地给了所有人机会,包括像张新成、高叶、艾丽娅、陈创这样戏份不太多的角色,同样通过人物关系的建构和情感的传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说到底,《三大队》讲的还是人的善、恶与执念,这些是人类最普适的情感,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会有所分辨。年轻的观众会想学习程兵的执着,成年的观众会理解队员们各自的选择,年长的观众会慨叹世事的无常。也许人间道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按照你内心的方向走,心存善念,那就是正确的路。
扫描二维码打开